![]() |
山河故土,自在纯真。在这样一片锦绣肥美的土地上,从来就不缺少故事。
行走在榆次的乡野间,一些"新农人"的面容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。在暖日晴川下,田间溪流旁,他们或者躬耕陇亩,创造一个梦中的家园;或者植绿山河,让这里满目葱郁,一带青青;或者就是乘兴而来,采摘赏景,意满而去。这些乡村故事,因为身边的泥土气息,因为常伴瓜菜飘香,而显得更加质朴温暖,更有了感动人的力量。
这些故事中,有一种"太原力量"不得不提。榆次西北望,蔚然并州城。太榆路大道通衢,成就了并州魏榆双城合璧,不尽繁华。共享一片晨风与月色,让榆次的乡野故事与太原枝叶关情,休戚与共。太原,已成为榆次纪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词。
今天,且把这些故事,说来与您听。 故事一:榆次乡村里的太原“飞地”
8月8日,立秋。田野里,已有露水暗中滋长,打湿人们的鞋子。可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,榆次随处可见的沟谷田野中,满枝满树的瓜果梨桃,豆角黄瓜,都肥美香甜地挂在那里,繁密如星,惹人喜爱。这里,正进入一年中最丰盛的收获季节。
在位于乌金山镇的丰润泽现代农业园里,一大早,园区里便涌来了众多采摘休闲的游客。和其中几家人一聊天才发现,他们都是太原市民。园区负责人介绍,乌金山镇与太原市区互为表里,土地相接。只需十几分钟时间,太原人即可进入园区,尽享乡野玩乐之趣。因此,这里和榆次众多的农业观光园区一样,反倒是太原游客占了大半。
乌金山森林公园,同样已经成为太原人的后花园。沿新开通的榆次中都北路北延线乘风而上,经过如海浪般铺陈而去的万亩设施农业园,便直抵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。乌金山林木清荣,山河峻茂,与太原的东山一线连绵,共拥漫山碧色,满目葱笼。再加上近两年开发的狂欢谷、田家湾水库等景点,这里早已是太原老少节日必至的好去处。
“乌金山一山挑两地,除了太原人到景区游玩休闲,两地百姓的生活也早已相濡以沫,密不可分。”乌金山文化旅游公司老总王福生介绍,乌金山南承魏榆,北接并州,自北门而出即是太原东山的孟家井,去太原自然如走亲戚般亲切方便。过去孟家井部分村民住于乌金山,后迁往现址,但曾经耕种的乌金山坡地仍归村民。由此榆次辖区内就出现了一块属于太原人的“飞地”。 故事二:榆次农业里的太原“人家”
太榆两地这样的相融守望,自古已有,而今更盛。站在乌金山镇的小西沟村,对面便见太原一侧的二掌村屋舍井然,林木苍翠,人声犬吠如在耳侧。东山旅游公路蜿蜒而来,将青山之中的两个小村庄揽在怀中。
“两个村子沟地相连,关系也可近呢,多少年通婚联亲,村里人谁在太原那边都有个亲戚!”小西沟村村民张二柱说,除了两个村因通婚而形成的亲如一家,日常风俗、口语方言等生活细节上也极为相仿。可以说,两地百姓已经不分彼此。对于这个村的人来说,“上太原”也是最常见的一句口头禅。和去榆次市里比起来,这里抬腿即到的实际距离,让村民们去太原反而更近更方便。
当然绝不仅仅是这些。行走榆次,更多的“太原人家”进入了我们视线。他们或贪恋于这一方水土,当起了地道的榆次农夫;或立足于田野农村,把现代农业产业的壮美做到了极致。
在东赵乡一处青砖与绿树合围的农家小院里,我们找到了正在修整葫芦藤的杨飞。作为标准的太原人,杨飞已经在这个乡下院落里生活了四五年。2011年,被这里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水所吸引,喜欢“好水泡好茶”的杨飞放下太原的房地产生意,专心在东赵乡当起了农夫。
“喝着这里的好水,晒着这里的太阳,总得给这里做点什么,”杨飞说,几年时间,杨飞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,把东赵乡千余亩土地打造成了高品质蔬菜基地、钙果种植基地和优质水源涵养地。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他了解榆次的这片山水。由杨飞管理、村民种植的有机蔬菜,也成了太原朋友餐桌上的“抢手宝贝”。
自杨飞居住的古村出来,村边即是潇河流水,林木葳蕤。东赵乡党委书记杜吉平指着沿河恣意漫延的大片金黄翠绿说,这是太原康培集团打造的八千余亩林木基地,每年的产值可达到两亿多元,极大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增收。通过土地流转,农户不光可以收取土地租金,还能通过康培提供的林木养护岗位挣钱,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。
太原企业家的新设想、新思路、新模式与榆次物华天宝的自然资源一结合,便产生出了承接传统、连接未来的现代新农业大气象。 故事三:榆次日子里的“太原概念”
太原人杨飞和康培集团的“榆次生活”,仅仅是太榆两城在相濡以沫的光阴里,一两段随处可见的美好“恋曲”。如果站在一个高点,俯看太榆这片锦绣河谷,你会发现,每天都有数以万千计的太原人或榆次人穿绿而行,往来彼此。大家在这片广袤区域内交融互通,无所阻隔。一片土地下的两个城市,正在以最亲密的姿态携手而行。
这种“携手”的姿态,已经随处可见。在“黄土高壁,耀放光彩”的庄子乡黄彩村,太原人范浩春在这里培育出的“天下谷”有机谷类,能让你感受到淳厚香甜的天然小米味道;修文镇中郝村附近种植的“三郝贡瓜”,历经千年之后,现在仍能在太原街巷中听到瓜农的叫卖声;每天清晨,乌金山南胡村的丰沃千亩瓜菜基地里,当地农民会把还沾着露珠的新鲜菜品装上运输车。半个小时之后,数百辆这样的鲜菜直销车就会停在太原各个社区,供太原市民挑选采买。
……用乌金山镇富通山庄当家人解财旺的话说,在很多时候,太榆之间已无地域之隔,无时空之异,早已浑然一体,你我交融。而这种交融,也绝不仅仅是往来交通的方便畅达,更是生活方式、工作就业、思维创新、产业发展等经济社会深层次领域的全面对接与同步。7月底,省内首条城际铁路项目——太原至晋中城际铁路项目正式动工建设,这也让本是咫尺之间的两城更加同步而动,一体而生。无限接近的时空距离,注定让这片土地会诞生更多的惊喜和奇迹。
“太原人作太原侨,名士风流太寂寥。榆次颇谙有孙盛,昭馀不信产温峤。”清初太原名士傅山信手拈来的诗句,便把太榆唇齿相依的关系说了个明白。今天,当太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合,当榆次的山庄田园迎来更多的太原人家时,更大的发展远景,正徐徐铺展在我们眼前。
立秋之后,榆次的田园夜色更加清爽动人。昨夜,相信有无数太原人的梦,就栖息在魏榆如水的月光里。岳霞红